1、红孩儿
本章的守关boss 红孩儿(夜叉王)可以说是爆改了原著,加入了夜叉族被神界灭族,只剩下精魄的红孩儿被神界安排给铁扇仙借腹生子的“王子复仇记”背景故事,夜叉本就是红色居多,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叫“红”孩儿,个人觉得改的还是有点意思的。
原著《西游记》里,红孩儿出场在第四十回“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”中,出场的时候是为了吃唐僧肉,变化成孩童的样子被绑想引诱唐僧前来:
好妖怪,即散红光,按云头落下,去那山坡里,摇身一变,变作七岁顽童,赤条条的,身上无衣,将麻绳捆了手足,高吊在那松树梢头,口口声声,只叫“救人!救人!”
话说游戏中小狐狸萍萍出场时也是被吊在树上,姿势和86版电视剧里红孩儿一模一样。所以这里是暗示萍萍是“红孩儿”变化的?
悟空百般阻挠,还是没能阻止肉眼凡胎的师傅接近红孩儿。
还未曾坐得稳,只听又叫“师父救人啊!”长老抬头看时,原来是个小孩童,赤条条的,吊在那树上,兜住缰,便骂行者道:“这泼猴多大惫懒!全无有一些儿善良之意,心心只是要撒泼行凶哩!我那般说叫唤的是个人声,他就千言万语只嚷是妖怪!你看那树上吊的不是个人么?”大圣见师父怪下来了,却又觌面看见模样,一则做不得手脚,二来又怕念《紧箍儿咒》,低着头,再也不敢回言,让唐僧到了树下。
前面吃过白骨精的亏,悟空也只好顺着师傅的意,自己背上红孩儿。后面的剧情大家也很熟悉了,悟空意图单杀红孩儿,结果红孩儿变成一阵妖风卷走了师傅。土地山神提到妖怪的来历:
众神道:“他也不在山前山后。这山中有一条涧,叫做枯松涧,涧边有一座洞,叫做火云洞,那洞里有一个魔王,神通广大,常常的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,烧火顶门,黑夜与他提铃喝号……(部分省略)……说起他来,或者大圣也知道。他是牛魔王的儿子,罗刹女养的。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,炼成三昧真火,却也神通广大。牛魔王使他来镇守号山,侞名叫做红孩儿,号叫做圣婴大王。”
最后攀亲戚失败,被三昧真火打退,搬龙王当救兵结果灭不了火,当场吃瘪:
那妖王与行者战经二十回合,见得不能取胜,虚幌一枪,怎怞身,捏着拳头,又将鼻子捶了两下,却就喷出火来……(部分省略)……那雨淙综大小,莫能止息那妖精的火势。原来龙王私雨,只好泼得凡火,妖精的三昧真火,如何泼得?好一似火上浇油,越泼越灼……(部分省略)……沙僧见了,连衣跳下水中,抱上岸来,却是孙大圣身躯。噫!你看他——四肢伸不得,浑身上下冷如冰。沙和尚满眼垂泪道:“师兄!可惜了你,亿万年不老长生客,如今化作个中途短命人!”
游戏中也还原了三昧真火的招式,甚至整个原本熄灭的火焰山都是红孩儿重新烧起来的火:
收服红孩儿的过程也是异常艰难,八戒找观音被红孩儿截胡,化作观音赚走了八戒;孙悟空假扮牛魔王也被发现,营救失败。最后还是悟空请来观音本尊亲自出手。观音引诱红孩儿坐上千叶莲台,武力降伏:
好妖精(红孩儿),他也学菩萨,盘手盘脚的,坐在当中。行者看见道:“好!好!好!莲花台儿好送人了!”菩萨道:“悟空,你又说甚么?”……(省略)……他将杨柳枝往下指定,叫一声“退!”只见那莲台花彩俱无,祥光尽散,原来那妖王坐在刀尖之上。即命木叉(惠安行者,观音弟子,李天王二子):“使降妖杵,把刀柄儿打打去来。”那木叉按下云头,将降魔杵,如筑墙一般,筑了有千百余下。那妖精,穿通两腿刀尖出,血流成汪皮肉开。……省略……(观音)却又把杨柳枝垂下,念声“唵”字咒语,那天罡刀都变做倒须钩儿,狼牙一般,莫能褪得……(省略)……菩萨道:“你可入我门么?”妖王道:“果饶性命,愿入法门。”
游戏中也有千叶莲台的招式,就是红孩儿变身后的夜叉王使用,他还透露这招是观音所传:
故事最后,红孩儿被观音收取南海做了善财童子,想必也是十分不甘心的:
那童子闻此言,又生烦恼,就此绰起枪来,望行者乱刺。行者急闪身,立在菩萨后面,叫:“念咒!念咒!”那菩萨将杨柳枝儿,蘸了一点甘露洒将去,叫声“合!”只见他丢了枪,一双手合掌当胸,再也不能开放,至今留了一个观音扭,即此意也。那童子开不得手,拿不得枪,方知是法力深微,没奈何,才纳头下拜。
游戏中拓展了不少善之后的剧情,当了百来年善财童子之后,观音突然叫红孩儿回去火焰山侍奉双亲(不知有何深意),逐渐知晓了自己是夜叉后裔身世的红孩儿大闹火焰山,和老父亲牛魔王也起了矛盾,誓要夺取牛魔王大圣根器杀上仙界,却被天命人阻挠而计划粉碎而死,属实悲情。
原著中悟空和八戒和红孩儿大战,红孩儿出了三昧真火,还有提到过就是五行车神器:
(红孩儿)教:“小的们,把管车的,推出车去!”那一班几个小妖,推出五辆小车儿来,开了前门。八戒望见道:“哥哥,这妖精想是怕我们,推出车子,往那厢搬哩。”行者道:“不是,且看他放在那里。”只见那小妖将车子按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安下,着五个看着,五个进去通报。
至于这五辆车的作用有点迷,在红孩儿使用三昧真火时有用到,但看起来都是喷火喷烟的,看不出来五行有什么区别:
那妖魔捶了两拳,念个咒语,口里喷出火来,鼻子里浓烟迸出,闸闸眼火焰齐生。那五辆车子上,火光涌出。连喷了几口,只见那红焰焰、大火烧空,把一座火云洞,被那烟火迷漫,真个是熯天炽地……(部分省略)……五辆车儿合五行,五行生化火煎成。肝木能生心火旺,心火致令脾土平。脾土生金金化水,水能生木彻通灵。生生化化皆因火,火遍长空万物荣。妖邪久悟呼三昧,永镇西方第一名。
而游戏里的五行车都被做成了boss,不过有点高度雷同,一辆是马哥的支线剧情,共有四辆可以击杀,其中两辆卡在关口上没什么威胁,最后隐藏图前的还算是有些强度的。至于招数,和原著一样都是喷火,不知道五行有啥意义……
本章中还有成对出现的三组boss,急如火、快如风(双人头)、云里雾、雾里云(三头鬼和瞎山神)、兴烘掀、掀烘兴(大铁球,隐藏图里有完整形态)合称六健将。在原著中确实有提到,但戏份很少,可以理解为就是借用了个名字:
(悟空)正欲设法拯救八戒出来,只听那妖王叫道:“六健将何在?”时有六个小妖,是他知己的精灵,封为健将,都有名字:一个叫做云里雾,一个叫做雾里云,一个叫做急如火,一个叫做快如风,一个叫做兴烘掀,一个叫做掀烘兴。六健将上前跪下,妖王道:“你们认得老大王家么?”六健将道:“认得。”妖王道:“你与我星夜去请老大王来,说我这里捉唐僧蒸与他吃,寿延千纪。”六怪领命,一个个厮拖厮扯,径出门去了。
后来就是去请牛魔王的路上被孙悟空变成的牛魔王截胡了:
那一伙厮拖厮扯,正行时,忽然看见牛魔王坐在中间,慌得兴烘掀、掀烘兴扑的跪下道:“老大王爷爷在这里也。”那云里雾、雾里云、急如火、快如风都是肉眼凡胎,那里认得真假,也就一同跪倒,磕头道:“爷爷!小的们是火云洞圣婴大王处差来,请老大王爷爷去吃唐僧肉,寿延千纪哩。”
之后被红孩儿问话后就再没出过场了,只是比路人甲乙丙丁好那么一点,好歹给了个名字。至于吴承恩为什么要起这六个名字,大概是想突出这几个小妖急躁、愚蠢、慌张的性格吧。
红孩儿之外火焰山的故事大家应该十分熟悉了,悟空三借芭蕉扇,又是钻肚子又是变牛魔王,最后和牛魔王大战了一场才拿到真正的扇子,但是火焰山土地却是没什么映像,游戏中怎么还做成了boss?
实际上,火焰山土地出现在第五十九回“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”的结尾,孙悟空借到假扇子,众人正在烦恼时出现:
四众(唐僧四人)回看时,见一老人,身披飘风氅,头顶偃月冠,手持龙头杖,只踏铁-靴,后带着一个雕嘴鱼腮鬼,鬼头上顶着一个铜盆,盆内有些蒸饼糕糜,黄粮米饭,在于西路下躬身道:“我本是火焰山土地,知大圣保护圣僧,不能前进,特献一斋。”行者道:“吃斋小可,这火光几时灭得,让我师父过去?”土地道:“要灭火光,须求罗刹女(铁扇仙)借芭蕉扇。”行者去路旁拾起扇子道:“这不是?那火光越扇越着,何也?”土地看了,笑道:“此扇不是真的,被他哄了。”行者道:“如何方得真的?”那土地又控背躬身微微笑道:“若还要借真蕉扇,须是寻求大力王(牛魔王)。”
土地详细介绍了火焰山的由来,以及牛魔王到哪去了等等,其中对于自己的身份也交代了一番:
土地道:“是你也认不得我了。此间原无这座山,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,被显圣擒了,压赴老君,将大圣安于八卦炉内,煅炼之后开鼎,被你蹬倒丹炉,落了几个砖来,内有余火,到此处化为火焰山。我本是兜率宫守炉的道人,当被老君怪我失守,降下此间,就做了火焰山土地也。”猪八戒闻言恨道:“怪道你这等打扮!原来是道士变的土地!”
后来忙前忙后协助悟空八戒到处搬救兵大战牛魔王,也参与了围剿“玉面公主” 的过程,只是没有留下姓名,只有火焰山土地这个职位代称。
游戏中土地也是一身道士打扮,还增加了和铁扇仙是太上老君座下师兄妹的背景。(话说太上老君这条隐线并未全部展现,四、五章多次提及,也只能等DLC了)
至于铁扇仙,原著里好几个名字,在火焰山,都叫她做铁扇仙,用芭蕉扇保一方平安:
行者道:“你这汉子好不明理,常言道,不冷不热,五谷不结。他这等热得很,你这糕粉,自何而来?”那人道:“若知糕粉米,敬求铁扇仙。”行者道:“铁扇仙怎的?”那人道:“铁扇仙有柄芭蕉扇。求得来,一扇息火,二扇生风,三扇下雨,我们就布种,及时收割,故得五谷养生。不然,诚寸草不能生也。”
而铁扇仙居住的翠云山离火焰山有一千多里地。当地人因为用不上铁扇仙的神通,就把她叫“罗刹女”或者“铁扇公主”:
樵子笑道:“这芭蕉洞虽有,却无个铁扇仙,只有个铁扇公主,又名罗刹女。”行者道:“人言他有一柄芭蕉扇,能熄得火焰山,敢是他么?”樵子道:“正是正是,这圣贤有这件宝贝,善能熄火,保护那方人家,故此称为铁扇仙。我这里人家用不着他,只知他叫做罗刹女,乃大力牛魔王妻也。”
所以总体说铁扇公主不算恶妖,在芭蕉洞中也只是修行,并没有做过什么恶事,本来借个扇子是很容易的事,和孙悟空起争执也是因为红孩儿的事:
罗刹道:“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,被你倾了。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,你今上门纳命,我肯饶你!”行者满脸陪笑道:“嫂嫂原来不察理,错怪了老孙。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,要蒸要煮,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,救出我师。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,实受了菩萨正果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与天地同寿,日月同庚。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,返怪老孙,是何道理!”罗刹道:“你这个巧嘴的泼猴!我那儿虽不伤命,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,几时能见一面?”
原来就是因为见不着红孩儿面了怄气,最后大打出手。后面悟空还假扮久不回家的牛魔王骗得芭蕉扇,属于是被欺骗了感情,实在丢不起这人才和悟空等人战到最后。
最后见牛魔王落于下风,罗刹女也是迅速让出芭蕉扇,跪地求饶(还是很看重牛魔王的):
老牛叫道:“夫人,将扇子出来,救我性命!”罗刹听叫,急卸了钗环,脱了色服(鲜艳的衣服),挽青丝如道姑,穿缟素似比丘,双手捧那柄丈二长短的芭蕉扇子,走出门,又见有金刚众圣与天王父子,慌忙跪在地下,磕头礼拜道:“望菩萨饶我夫妻之命,愿将此扇奉承孙叔叔成功去也!”行者近前接了扇,同大众共驾祥云,径回东路。
游戏里也还原了这一幕,不过改成了为夜叉王:
至于罗刹女的结局在原著中交代了,也是整篇西游记中为数不多的有个好结局修成正果了的:
(悟空)坐了一夜,次早才收拾马匹行李,把扇子还了罗刹,又道:“老孙若不与你,恐人说我言而无信。你将扇子回山,再休生事。看你得了人身,饶你去罢!”那罗刹接了扇子。念个咒语,捏做个杏叶儿,噙在口里,拜谢了众圣,隐姓修行,后来也得了正果,经藏中万古流名。
《黑神话》中的铁扇公主虽然戏份不多,但人气也挺高的,虽然加了一堆佛道双修的背景,也算是契合原著的人设了吧。
牛魔王应该是西游记妖怪中的战力天花板了吧!以前的西游记游戏好些都是以牛魔王为最终boss,比如《西游释厄传》:
《西游记》中花了很大篇幅描写牛魔王的战力,不用法宝和孙悟空打个平手不成问题,精通变化之术,和二郎神一样和悟空斗过法,还能变成本相大白牛,和悟空的法天相地打的有来有回:
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,现出原身,一只大白牛,头如峻岭,眼若闪光,两只角似两座铁塔,牙排利刃。连头至尾,有千余丈长短,自蹄至背,有八百丈高下,对行者高叫道:“泼猢狲!你如今将奈我何?”行者也就现了原身,抽出金箍棒来,把腰一躬,喝声叫:“长!”长得身高万丈,头如泰山,眼如日月,口似血池,牙似门扇,手执一条铁棒,着头就打。那牛王硬着头,使角来触。这一场,真个是撼岭摇山,惊天动地!
《黑神话》游戏中的形象也就是来自这段描写,属于虚弱的牛魔王无法维持人形,只能显出巨大的本相,坐在山中休养。
《西游记》中来捉拿牛魔王人数也是最多的,虚空神众、六丁六甲、五方揭谛、护教伽蓝、如来手下四大金刚、佛兵天将、李天王和哪吒、巨灵神等等、都快赶上围攻花果山的架势了,游戏中最后过场动画中有回忆哪吒大战牛魔王的情节,和原著基本一致:
这太子(哪吒)即喝一声“变!”变得三头六臂,飞身跳在牛王背上,使斩妖剑望颈项上一挥,不觉得把个牛头斩下。天王收刀,却才与行者相见。那牛王腔子里又钻出一个头来,口吐黑气,眼放金光。被哪吒又砍一剑,头落处,又钻出一个头来。一连砍了十数剑,随即长出十数个头。
至于游戏过场中牛魔王回忆和悟空并肩作战的日子,原著中其实没提到过,在第三回悟空结交的六个魔王,在悟空第一次打败天兵天将后,自称“平天大圣”:
你看那猴王得胜归山,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弟兄,俱来贺喜。在洞天福地,饮乐无比。他却对六弟兄说:“小弟既称齐天大圣,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。”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声叫道:“贤弟言之有理,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。”蛟魔王道:“我称覆海大圣。”鹏魔王道:“我称混天大圣。”狮驼王道:“我称移山大圣。”猕猴王道:“我称通风大圣。”狻狨王道:“我称驱神大圣。”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,自称自号,耍乐一日,各散讫。
后来第二次大战时,也只是用了七十二洞妖王,六弟兄有没有参与,我觉着八成时没有参与的:
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,一路出师来斗。大圣也公然不惧,调出独角鬼王、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,于洞门外列成阵势。
虽然是酒肉朋友被写成了出生入死的好兄弟,但从游戏中悟空和牛魔反目成仇,分道扬镳,但又惺惺相惜的故事制造了许多反差,个人觉得改编还是挺成功的。